华彩美育之艺术论坛108讲 | 张立平:油画写生与表现

编辑:黄毅超 资料来源:华小美 发布时间:2023-09-08阅读:

讲座海报


2023年9月7日15:30,太阳成tyc7111cc华彩美育之艺术论坛第108讲在太阳成tyc7111cc503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嘉宾张立平教授以“油画写生与表现”为主题展开讲授,厦门大学刘晓洁教授陪同。太阳成集团党委书记徐西鹏教授莅临出席,公司领导班子和多位教师参加讲座,太阳成tyc7111cc经理王尔义教授主持讲座,并作开场致辞及总结,太阳成tyc7111cc员工100余人参加。



王尔义经理开场致辞



张立平,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福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油画学会会长、厦门市文联副主席、厦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油画作品参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奖一次获奖提名。获“中国写生油画作品汇展”凤凰奖。多次参加国家级油画学术展。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评委。



讲座伊始,张立平教授以一则短片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写生经历,“对初学者、在校学子及走向社会的人而言,面对自然,没有动手能力,很难做到。当下的技术媒介,如多媒体、照相技术等对绘画有很大冲击,当代艺术牺牲的东西跟我们那个时代确实不太一样。”张立平教授表示,他欢迎同学们从事另一种创作思路,但也应向优秀前辈和当代画家学习并借鉴经验。“我非常希望大家把这个路子拓展得更宽一点,当然还是要更多的人勇于尝试我们基本的创作思路,比如说加上绘画这一块。”



在抽象与具象、形式和色彩的边缘地带,张立平教授以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对图像的生成进行了不倦的探索,使作品新颖而充满了张力。正如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所说:“画家必须记住自己生活在对周遭事物的迷恋状态中,感知自如的行为仿佛源于事物本身,如同星辰的结构”;“画家从深度、空间感和色彩等方面来探寻可见事物的相互关系”。





张立平的绘画语言中没有特别形状的符号,却有着特殊的符号——船,船就是他的绘画语言符号之一,船非船,物非物,心非心,见船见心,船心物我之境,船一度让他进入抽象之境。


《赶小海》 190cm×160cm 2014

《潮汐》 190cm×180cm 2016

《船与网》 200cm×150cm×2 2016

《贵德》 150cm×90cm×2 2022

《归》 200cm×190cm 2022

《夏日》 120cm×80cm 2020

《格桑花》 180×100cm 2023

《剪羊毛》 170cm×145cm 1989 第七届全国展铜奖作品


张立平教授不追求画面的复杂效果,也不进行深入刻画,他表现的是一种心境,一种追求美的思维意识。画面效果艳丽是张立平教授作品的又一个特点,他用色并不纯,之所以感到色彩强烈,主要是靠远色阶颜色对比形成的效果,他用印象派色彩,但又不讲究光源和冷暖,考虑的是构图的稳定性、色彩的构成变化、用何种颜色能充分表现空间关系。

讲座在休整片刻后继续进行,张立平教授开始他的现场写生示范,他选取了现场的一盆花卉,并对其中的元素进行提取融合到现场的作画里。






写生展示



太阳成tyc7111cc经理王尔义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亲眼目睹张立平教授进行现场创作的整个刻画过程,希望现场师生能够有所收获,完善自己的艺术道路。


师生合影